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关于河口微塑料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的单一来源论证公示
浙江
一、项目基本情况
采购人: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项目名称: 河口微塑料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说明:
标的名称: 河口微塑料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 500000
单位: 项
货物或服务的说明: 依据《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规程(试行)》和国际先进采样分析技术,开展钱塘江、椒江和瓯江三大河口区域微塑料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在三大河口区域布设36个监测站位,针对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等3类介质开展1个航次的微塑料监测。掌握三大河口区域微塑料种类、丰度、粒径、颜色、形状等基本信息,摸清三大河口区域微塑料含量水平和分布状况。开展溯源分析,说明三大河口区域微塑料主要来源。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开展生态风险评估,阐明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状况,形成钱塘江、椒江和瓯江三大河口区域微塑料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报告。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总金额(元): 500000
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 海洋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被科学界称为海洋中的PM2.5,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已成为海洋塑料垃圾防治的重点。2025年拟在钱塘江、椒江和瓯江等三大主要河口区域开展微塑料监测,掌握三大河口区域微塑料种类、丰度、粒径、颜色等基本信息,摸清三大河口区域微塑料含量水平和分布状况,开展溯源分析,说明三大河口区域微塑料主要来源,并评估生态风险,阐明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状况。
海洋微塑料是目前国际前沿海洋研究的热点问题,具备业务能力开展科研和业务化的单位相当稀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作为自然资源部直属的综合型公益性海洋研究机构,于2014年开始参与海洋微塑料研究,先后承担中国-APEC合作项目(海洋微塑料与酸化复合污染生态效应研究)、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全球变化背景下南中国海近海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管理示范—微塑料监测部分)、原国家海洋局大洋和极地微塑料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开展象山港海域微塑料扩散模型及生态效应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海洋微塑料监测经验和本底资料。同时,该单位具备了完备的微塑料野外调查采样装置和微塑料定性分析所需的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Thermo NICOLET IN10)、洁净实验室,具备开展不同海洋环境介质中微塑料检测,并进行微塑料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能力。因此,该单位是我省唯一一家拥有海洋微塑料监检测能力的,并具备海洋微塑料业务化应用经验的业务单位。
河口微塑料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是海湾微塑料监测工作的延续和拓展,是我省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于2019年承担我省杭州湾海域海洋微塑料监测试点研究工作,2020年承担我省三门湾和乐清湾海洋微塑料监测工作,2021-2023年承担我省三湾一港海洋微塑料监测业务化工作,2024年承担我省杭州湾海洋微塑料预警监测工作,在海洋微塑料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若更换承接主体,将会影响数据结果的延续性和可比性。
为保障2025年监测业务的顺利实施,我中心拟对河口微塑料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项目申请单一来源采购,采购对象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二、拟定供应商信息
名称: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地址: 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三、公示期限
2025年04月29日 至 2025年05月09日
四、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公告期限为5个工作日,供应商对该项目拟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及其理由和相关需求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限内(截止时间为本公示发布之日后的第6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及同级财政监管部门提出异议。
2\
请注册并升级VIP会员、高级会员及询价会员,查看投标方式